劉冰著作

劉冰|旅遊有感

$0


PDF連接電子書

別樹一格的遊記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董桂因


人生七十古來稀,今人七十不希奇。

但是,當一個人年逾七十,若能活得孜孜有味,以赤子之心看待人間事,用真情至性賞桑榆心境,那真是愜意快活的退休歲月;然而,並非人人可得,所以說很希奇,也令人歆羨不已。

對於御下「長青書局」老闆頭銜的劉冰先生而言,可以說是這個境界的最佳寫照。一則,他退而不休,勤於出書(每年一本);二則,他不改本色,勤於動口(快人快語);三則,他勤於行走,到處旅遊(積極組團)。

當他將這本《旅遊有感》書稿清樣交給我時,已然印證我所言不虛;相信讀者諸君看這本書時,定然也會有同感。

結識劉冰先生幾近廿年,承蒙他盛誼,讓我為這本書寫篇小序。我離開編輯檯已近五年,回想十餘載與文字為伍的日子也曾為文友們的新書寫序,雖說是先睹為快,其實苦不堪言;因為既不會歌功頌德,又不懂錦上添花,總是酌情斟句,務必篤實中肯,每次承諾寫一篇序文,真正是秋字上心,愁出華髮。

然而,為這本書寫序,竟截然不同於昔日心情;整本遊記就如同劉冰先生的「心情小品」,亦或是「旅途手札」,行文不拘形式,隨興即書,有感而發;既有風光景緻,民俗民情,更有都會寫真,人文探索;是如此嬉笑怒罵的筆調,又搭配當今流行的冷笑話或黑色幽默,還有那明指暗喻的詼諧,偶或道出一些陳年軼事,間就所見所聞痛下針砭,可說是別樹一格的遊記。

我借篇幅先擷取幾段讓讀者諸君一睹為快:

自我逍遣式的幽默──杭州看樹頭,蘇州看橋頭,上海看人頭,南京看石頭,北京看牆頭,西安看墳頭;我總算都看過了,絕不是上海人稱的「壽頭」。

書中多處提及中國人沒有公德心以及不遵守秩序的現象,其中有一段格外令人莞爾──這次我在大陸特別留意「吐痰」惡習,「非典」給大陸一個很好的教訓,至少吐痰「不隨地」了。

還有;上車爭先恐後,車到一湧而上,到處可見,這些都是「新」中國的「老」百姓。

很流行的黑色幽默──在上海高樓大廈林立,和紐約一樣的,很多人養起狗來了,大陸經濟起飛,錢多了,畜生也多了。

旅遊時往往因為語言及文化認知的差異,難免鬧出笑話,東北之旅中有一段寫道---導遊怕女士們睡過頭,明晨趕不上車,美國的說法是要不要Morning call,卻聽當地導遊對女士們大聲說:各位明天要不要「叫床」?

還有;書中提及雲南當地吃飯叫幹,吃飯了沒有?是你「幹了沒有」?你吃飽了沒有?是……(見「兩岸三地二十天」)

走筆至此,有一事令我甚覺有趣,即劉冰先生對於所到之處的廁所特別關注,而且多有所喻:

台北機場的男廁所,在小便斗前的牆上掛了梵谷名畫;劉冰先生在書中建議,如能設計一個義大利小孩小便的雕像,對老人家患攝護腺小便困難的患者,觸景生情,有助於醫療的作用。

還有;煙台大佛山的佛寺內,廁所清潔,光可鑑人,貪官吏們別忘了到大佛山觀光,對那裡的馬桶照照自己,佛門才有清淨,人間才有淨土。

整本書中,劉冰先生不論是以景諷世或藉物言情,甚而抒志,其實筆調侃最多的是他自己。諸如︰我到美國三十餘年,總離不開華人區,洛杉磯的僑界,左、中、右、獨,都有些熟人,因為如此所以左右不是人。

因為如此所以劉冰先生廣結的人脈讓他在退休歲月中無法「甘於寂寞」。

自喻「老甲魚」的劉學武兄,曾為劉冰先生畫了一幀漫畫速寫「退休之後」,也收錄在這本書中,當我讀到畫上「文化誤我三十年,放下重擔好聊天」的題詞,劉冰先生經營長青書局時那番「店前車馬喧,往來無白丁」的光景頓時浮現眼前;正因為對文化的重擔能堅持三十春秋,才得以像他在昆明登西山龍門時所記:三百七十級檯階「登上龍門,看來我還是老當益壯」,此言不虛。

的確,此言不虛;我援用劉冰先生遊記中的句子為此文結尾。 


2006年5月返台前夕於洛城隨緣居


自序

 

記得念初中時和弄堂裡資本家的孩子們打架,他們用的汽槍,我們這一方小資產階級用的是自製彈皮弓,當然吃了敗仗回家,此事被父親知道了,武攻文嚇,除了一頓雞毛撣帚外,另外罰做作文一篇,自由選題。我就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,寫了一篇長文交卷,文中大致說中國一定要增強武力,像漢唐時代那樣的強盛,才不會受列強的欺侮。父親看了作文,不但不能消案反而更加大怒,認為我跟別人打架,罰做作文,而心中仍不悔過,還要增強武力,是不是人家用汽槍,你要用機關槍嗎?教訓完後仍罰我重做作文一篇,做完才有晚飯吃,全家誰也救不了我,祇能自力更生。晚飯前總算寫了一篇「浦江遊記」交卷,我記得文的最後一段寫的是遊黃浦江歸來,看到黃浦江的黃水和蘇州河的黑水交界處黃黑分明,互不相混,所以做人也要清濁有別,不可同流合污。父親看了這篇作文大為誇獎,他說做文章要文字通順、簡單扼要、詞句優美、言之有物,但最重要的要有思想。遊記是記敘文,最後述及為人要清濁有分,這就是有思想。晚餐時我除了多吃一塊肉外,在兄弟姊妹間好好的風光了一段時間,對我來說,終身不忘。

來美三十餘年住返兩岸三地數十回,每次都有些感觸,從沒有想到要記下來。有一次從台北回美,剛巧長青新聞缺稿,匆匆就把所見所聞一段一段的記下來以補篇幅,登出之後,深得讀者歡喜,僑報、明日報等要求轉載,因此我愈寫愈起勁,好多朋友都說看我的遊記有會心的微笑,瞎子吃餛飩心裡有數,罵人不帶髒字,對事抓住了要點,並且富幽默感。全文每段並不連貫,隨看隨停,就我來說,想到那裡寫到那裡,不必太動腦筋,受此鼓勵後,我每次旅行回美總得寫一點記憶,已成習慣了。

在美國所謂“華文作家”良莠不齊,祇要會寫字就可自稱為作家,也有些不會寫字的也是作家,因為他會打電腦,我退休後學電腦,所以我會寫字又會用寫字的方法輸入電腦,完全一貫作業,當然自動升級為大作家了。會寫字的當然會抄書,我在念成功中學時,國文做作文,我還記得那是篇遊記,二個小時,硬是動不出活的腦筋要寫什麼,祇能把小學時死背的“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,劉子與客……”多麼好的句子寫進了作文裡,次週作文卷發下來,老師紅筆在上面批了“作文是要自己寫的,不是抄的”我心中非常不服,因為明明我是背的,不是抄的。此地有些華文作家唯恐別人不知道他會抄書,所以自已要出版書給別的作家去抄,書出版後又可申請世界華人著作獎,好得評審委員們祇要送來申請都可得獎。或許有一年,有位海外作家抄印了一本 “三民主義”,委員們一看,啊!好書佳作,頒他一個特別獎,另贈人民血汗錢多少萬,以示鼓勵。

我乘此機會,也搭一趟順風車,把那些隨筆湊起來,字數不夠,配上相關的照片,印刷成書的樣子,當然得罪袞袞諸公,與獎無緣,就算給我一個豆腐獎,我有痛風病,也無法享受,祇能公諸讀者,請大家指罵,罵我我不在乎,罵別人那於我無干。書中觀點也許與某些讀者不同,抱歉抱歉,敬請原諒,也有些讀者幽默感差一點,靈犀尚未點通,或自行對號入座,那就怪不得我了。

 

劉 冰 2006年元旦



查看更多 著作

請點選右邊查看按鈕,可回產品列表頁面查看更多相關產品。